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
沈正平教授在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届学术大会作专题报告
发布时间: 2016-11-02  访问次数: 134

沈正平: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制约与政策取向

 党的十八大报告郑重宣告: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,这也是党确定的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。同时还提出,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要在十六大、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。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,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作为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奋斗目标。江苏为我国沿海发达省份,但长期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,特别是苏南、苏中、苏北三个区域具有明显的发展“梯度差”。对于如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,普遍认为:关键看苏北,底线、短板在苏北,重点、难点也在苏北。因此,苏北能否如期达标,成为江苏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。本研究根据2013年江苏省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目标值,2014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5.1%,还没有达到最低标准(达标认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%以上),比全省低9%,比苏中低7.5%。在五大类36个指标中,有13个指标的实现程度达到100%,比全省少10个,比苏中少5个;有9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不足80%(达标认定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%以上),比全省和苏中多5个。其中:①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,实现程度最低,仅为24.3%;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(GDP)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3个指标,实现程度均不足60%;③其余5个指标实现程度为60~80%之间,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、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、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。此外,还有14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位于80-100%之间。

  根据近年来苏北小康社会指标实现程度的增减变化进行趋势性预测,可以得到2020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综合实现程度可能达到107%。在五大类36个指标中,①有30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可能达到100%以上,完全达标。②有4个指标实现程度可能位于80~100%之间,包括经济发展类指标3个、人民生活类指标1个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人均GDP两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分别为80.04%、81.69%。③还有2个指标的实现程度可能低于80%。其中,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指标的实现程度低于60%,是苏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困难的指标;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指标的实现程度为78.67%。据此预判,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、人均GDP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个指标,将有可能成为制约2020年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因素。

  本着“补齐短板、拉长长板”的工作思路,在坚持内生发展为主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有机结合的前提下,建议采取支持性的政策举措:(1)把支持苏北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动力。一是将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向苏北纵深推进,支持苏北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,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,为苏北发展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。二是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苏北科技投入规模,扩大苏北省级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名额,支持苏北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,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。三是继续支持苏北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,支持苏北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,培育一支以创新型领军企业、科技上市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梯队,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。(2)把支持苏北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。一是要在财政、金融、科技、人才、立项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,促进苏北农业科技创新和外向型农业、绿色农业发展。二是要鼓励农村发展社区股份合作、土地股份合作、专业合作、劳务合作、投资合作,引导苏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。三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扶持苏北建设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。支持农业集聚发展,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。(3)把支持苏北新型城镇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路径。一是重点扶持苏北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。按照现代化Ⅰ型或Ⅱ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小城镇建设,加强与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。二是有序推进苏北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进程,赋予试点县(市)与省辖市相同的行政管理权限。进一步推进扩权强镇,赋予国家级和省级中心镇部分县级行政管理权限,推动中心镇快速发展。(4)把支持苏北县域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攻方向。支持苏北县域经济加快发展,以县域经济的大突破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大提升。一是支持苏北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、品牌化发展。二是进一步完善与落实支持苏北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。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县域民生事业支持力度,逐年提高省级财政对县域公共服务投入比例,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县域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。四是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,深化“五方挂钩”帮扶内容,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,“六个片区”实行连片开发,给予重点帮扶。(5)把支持苏北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。一是强抓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机遇和发挥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优势,支持和引导苏北深度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以大开放推动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发展。二是加快连云港、徐州两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,推进苏北5市一体化发展。三是支持徐州、连云港设立综合保税区,进一步支持连云港扩大海陆双向开放,争取设立自贸区。支持建设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,共同打造上合组织出海口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jsllzg.cn/lilunzhuanti/xsdh/zczt/xfzln/201611/t3078490.shtml


关闭页面
 
Copyright © 2008-2009 淮海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
地址: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邮编:221009 电子邮件:hhfzyjy@jsnu.edu.cn